所有文章

交易聖盃 第5章 挑選適用概念

 

愈瞭解所採用的交易概念,愈能掌握相關概念在各種市況下的反應,也就愈沒有必要進行歷史測試。
根據估計,大約只有20%的交易者或投資人會採用交易系統。這些人之中,絕大部分的人只是採用某些預設的技術指標,並不瞭解相關系統之所以採用這些指標的根本概念。所以應該仔細思考以下各種概念,評估是否適合自己的個性與信念。唯有那些適用的概念,才能發揮真正的功能。
談到交易系統,多數人只希望找到一個勝率很高的進場方法。這些人對於如何出場或部位規模,通常都沒有什麼概念。這通常會導致期望報酬為負的系統。反之,如果確實瞭解出場方法與部位規模對於系統的重要性,即使是一套勝率只有40%的系統,那也就夠了。

一、順勢操作
⑴湯姆.巴索(Tom Basso):順勢交易哲學
順勢分為兩個部分:①順從(following,順勢操作者在進場之前,必須等待趨勢發生才順勢跟進。例如,如果趨勢由下降轉為上升,順勢操作者會立即買進,這是順著上升趨勢操作、②趨勢(trend,交易者需要仰賴趨勢來賺錢,買進要賣在更高價位,就必須出現上升趨勢;反之,放空必須仰賴下降趨勢才能在更低價位回補。
「立即認賠而讓獲利持續發展」,這句話道盡順勢操作的真諦。趨勢一旦形成,交易者就能順著潮流前進,只要既有趨勢繼續發展,部位就能繼續賺錢,這就是所謂的「讓獲利持續發展」。
一位初學者在外匯市場建立部位後,向某位非常傑出的順勢交易者請教該筆交易的獲利目標在哪裡?順勢交易者頗富禪機地回答:「直到間,雖然我還沒有碰過這類的案例,但說不定有一天會…」這句話蘊含著順勢操作的基本哲學。只要市場呈現符合「趨勢」定義的跡象,順勢操作者就會建立順勢部位,並且繼續持有--只要趨勢繼續存在的話。
不幸地,趨勢到了某個時候總是會消失,趨勢一旦發生變化,「立即認賠」就要發揮作用。換言之,交易者一旦察覺趨勢發生變化,行情發展方向不利於既有部位,不論當時部位是否賺錢或賠錢,就應該立即結束部位。

⑵優點
順勢操作的優勢:不會錯過任何市場的主要行情。如果趨勢由下降轉為上升,任何順勢指標都會發出買進訊號,問題只是時間遲早而已。順勢指標衡量的趨勢時間愈長,交易成本愈低--這絕對是順勢系統的重大優勢。
由策略角度來說,投資人務必瞭解,不論在哪個市場,只要能夠掌握一波重大走勢,獲利就會非常可觀。所以,策略可靠性即使低於50%,交易者仍然可以獲利。這是因為--順勢操作哲學之下--成功交易的平均獲利遠超過失敗交易的平均虧損。

⑶缺點
順勢操作系統的缺點,在於技術指標沒有辦法判別重大趨勢與短暫走勢。所以,順勢操作往往會產生訊號反覆的問題。訊號反覆的現象,對於順勢操作者構成重大壓力,甚至造成交易者放棄既有希望。
金融市場絕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沒有明確方向的趨勢之中,方向明確的趨勢大約只佔15%25%的時間。即便如此,很多交易者仍然願意採用順勢系統,因為他們不希望錯過重大趨勢。

⑷順勢操作方法是否依然有效?
毫無疑問!第一,如果價格沒有趨勢,就不需要有組織性的市場。生產者知道自己的產品可以賣多少錢,不需擔心價格波動而做避險。投資人之所以購買股票,只是為了賺取股利。所以,只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存在價格趨勢,市場可能就會消失。
第二,如果沒有價格趨勢,價格變動將呈現隨機分配。可是,不論在任何市場,我們如果觀察價格變動的機率分配,將發現分配兩側尾端拉得很長(相較於常態分配)。這意味著重大價格變動的發生機率,顯著超過純粹隨機分配所能夠解釋的程度。所以,這種重大價格變動事件異常頻繁的現象,顯示順勢操作方法依然有效。

⑸順勢操作方法是否適合每個人使用?
對於初學者來說,順勢操作可能是最容易瞭解、最容易使用的方法。只是在很多情況下,並不適合採用順勢系統。例如:①場內交易員搶的是幾檔的差價、②避險者因為順勢系統與避險概念彼此相矛盾、③當日沖銷者每天交易都必須結束部位--不可能讓獲利持續發展。不過,很多成功的投資人與交易者都採用這種歷經時間考驗的順勢操作方法。

⑹評論
就各種系統概念來說,順勢操作可能是最成功的投資與交易方法。順勢系統的最大麻煩就是市場未必始終有可供交易的明確趨勢。可是,這個問題對於股票投資人/交易者來說,不至於構成真正的困擾,因為股票市場有數以千計的股票可供挑選,而且可以建立多、空部位。

二、基本分析
⑴查爾斯.拉寶(Charles LeBeau):基本分析交易導論
運用於期貨交易,基本分析採用實際或預期的供需關係預測期貨價格變動的方向與幅度技術分析強調價格行為,如果各位能夠兩者分頭並進、同時採用,相信對交易會更有助益。
在價格目標的判斷上,基本分析絕對優於技術分析。技術指標如果解釋正確的話,能夠用以判斷價格變動的方向與發生時間,但很難協助交易者判斷價格走勢幅度。
好的基本分析可以協助我們估計價格目標,引用基本分析的價格目標,我們可以約略掌握價格走勢幅度,可以知道某筆交易是否應該快速獲利了結、或長期持有。不可否認地,基本分析的價格目標判斷,精確性有一定限度,但這種約略概念就足以讓交易者擁有明確的優勢。
在最理想狀況下,基本分析可以告訴我們有關未來價格走勢的方向與大致幅度。可是,這類分析通常不知道價格走勢何時發生,也不能預測明確的價格目標,但對於交易者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重要的資訊了。如果我們能夠結合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那們交易拼圖也就完成一大部分,獨缺部位大小的關鍵。(※交易拼圖=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部位大小

⑵如何引用基本分析?
1.即使您接受過高度專業的訓練,也儘可能避免自行從事基本分析
真正的基本分析專家,他們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擺在這方面的研究上,所以絕對比您或我更勝任這份工作,而且他們的研究結論也很容易取得,幾乎完全不需費用。
挑選一些您覺得不錯的資料來源,剔除不喜歡的部分,千萬不要抱著大小通吃的心態收集資料。請記住:對於每個市場,您真正需要的,只是各有一個好的基本分析資訊來源。資料來源過多的話,往往會得到彼此衝突的資訊,結果只是徒增困擾,難以擬定決策。
2.新聞與基本分析資料並不相同
基本分析可以預測價格走勢方向,新聞則落後價格走勢。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很多有關市場的利多與利空消息,而報紙所報導的所謂「新聞」,只是與當天價格走勢有關的事件。
「在謠言之中買進,消息成真則賣出」(※利空則反之)。因為相較於已經發生的事件,即將發生事件的相關新聞,對於行情的影響比較持久。預期之中的利多新聞,對於行情的支撐效應可能持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一旦該利多新聞真的實現,行情往往會朝相反方向移動。
3.對於基本經濟報告的反應要謹慎
在我們判斷某項經濟數據屬於利多或利空消息之前,①要瞭解市場對於該報告的預期、②不要根據市場的初步反應來判斷某消息是屬於利多或利空,應該要讓市場有更多的時間來消化新聞事件,因為市場的初步反應可能過當或不正確。
4.尋找那些需求面提升的市場
需求是持續性價格漲勢的驅動力量,這類趨勢最容易賺取交易獲利。需求驅動的行情,是我們可以透過長期部位賺取不尋常獲利的機會。而源自於供給不足的行情,通常難以持久,所預測的長期漲勢往往也是嚴重高估。
記住:交易目標不是做正確預測,目標是要賺錢,同時能夠嚴格控制風險。為了要掌握精確的基本分析預測,我們或許要等待幾週,甚至幾個月。過早採取行動,精確的預測很可能演變為虧損交易。
5.務必果斷,必要時必須認賠
對於基本面潛力充分的趨勢,不要害怕追價。在行情已經發動之後,有很多交易者缺乏進場的勇氣或紀律。每位交易者都希望在最有利的價位進場,希望能夠等待價格拉回,此乃人之天性,只是此天性會讓人錯失大好行情。如果不能斷然採取行動,即使擁有最棒的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方法也是徒然。如果心存疑惑,不妨先小量進場,然後慢慢加碼。

⑶評論
對於股票市場交易者或投資人來說,請參考下一節的「三、價值交易」。另外,本書談論的兩套系統也涉及基本分析:①威廉.歐尼爾(William ONeilCANSLIM系統~使用基本分析於其架構、②巴菲特的商業模型~幾乎完全仰賴基本分析。

三、價值交易
⑴價值投資原則
價值投資永遠有效的原則:①買進價值顯著低估的東西、②要有耐心。當然,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判斷價值
班傑明.葛拉漢的價值意義:企業的清算價值是多少?如果該企業在一年之內賣掉所有資產,總共值多少錢?企業短期內(一年內)的清算價值=流動資產-總債務。
假設公司的清算價值為每股$10元,但該股票的實際交易價格為$7,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拿$7買進$10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價值交易對象(value play),當行情處於最悲觀的情況時,我們不難發現這類股票。不過,價值交易還有其他方法,例如:公司資產帳面價值遠低於實際價值的股票。

⑵如何提升有效方法
關於價值交易方法,有一點值得特別留意:絕對不要買進一支價格繼續下跌的價值低估股票。例如:某支股票的價格只有清算價值的70%,股價雖然很便宜,但股價持續下跌就代表有人基於某些理由正在大量賣出股票。換言之,股價目前雖然嚴重低估,但這並不代表未來價格仍是低估。
除非股票自己能夠提供證明,否則我絕對不會買進價值低估的股票。換言之,股價走勢必須透露其下降趨勢已經結束,以證明它值得被買進。所以這類股票最起碼要出現長達2個月的底部,最好當然是股價已經回升一陣子了,而您在這時候進場,也意味著大型機構法人已經進場了。

⑶無效的價值投資
大型金融機構高薪聘請股票分析專家從事研究分析,預先判斷哪些股票價值低估,他們過濾、篩選無數的基本面資料,預測企業的未來盈餘,藉以認定某些股票價值低估或高估。
根據多年的經驗與觀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種方法有效,多數分析只是猜測而已,盈餘預測與未來股價表現之間沒有顯著的關聯。所以,未來盈餘預測不能有效衡量企業價值。

四、帶狀交易(又稱區間交易)
⑴巴頓(D. R. Barton):帶狀交易概論
一般情況下,金融市場大約只有15%的時間存在明確趨勢。至於剩下的85%時間,各位打算怎麼辦?我們可以嘗試尋找某種適合橫向走勢的交易方法,帶狀交易就是這類方法之一。
帶狀交易原則:在交易區間底部買進,在交易區間頭部賣出。根據帶狀交易的構想,市場走勢就像橡皮筋或彈簧一樣:朝某個方向做延伸,然後收縮拉回。這類走勢經常出現在橫向市場。
多數人知道橫向走勢的帶狀型態,但較少人瞭解帶狀交易也適用於趨勢明確的市場。即使有明確的趨勢,價格上漲到帶狀上限,然後折返帶狀底部,接著又上漲到帶狀上限,如此重複發展。這種延伸-折返、延伸-折返的行為,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重複性走勢。

⑵參與帶狀:帶狀定義
交易區間可以透過視覺或數學方式界定為三大類別:
1.通道(channel
通道通常由兩個價位決定,分別代表通道上限(壓力線)與下限(支撐線)。這兩個價格在重新定義之前,是維持不變的、
2.靜態帶狀(static bands):
靜態帶狀是由帶狀上限與下限界定,但帶狀上限/下限與帶狀中心點(稱為基準)之間的距離保持固定。這類的帶狀結構又稱為包絡(envelope)。帶狀基準線為某條簡單移動平均線,上限與下限則分別界定為簡單移動平均的某百分率距離。
3.動態帶狀(dynamic bands
動態帶狀基準線通常採用簡單移動平均,但上限/下限與基準線之間的距離則會變動,這項距離通常定義為價格波動程度的函數。包寧傑帶狀(Bollinger Bands)是最常見的動態帶狀。

⑶如何運用帶狀進行交易?
不論採用動態或靜態帶狀,究竟如何設定帶狀寬度,除了科學考量之外,其中還有很大的藝術成分。
假如針對個別市場,採用歷史資料測試而分別設定最佳化帶狀寬度,如此幾乎一定會造成曲線套入的過度最佳化問題,使得該帶狀寬度根本禁不起未來實際市場的考驗。比較好的折衷辦法,是針對價格波動程度類似的類股或商品類,設定最佳化帶狀寬度。
帶狀系統可以考慮兩種進場方法:①純粹的逆趨勢進場方法。在價格觸及帶狀上限則立即賣出(放空),在價格觸及帶狀下線則立即買進(回補)、②折返進場方法。在價格觸及帶狀上限或下限時並不立即進場,而是等待價格朝帶狀內部折返到某個程度,才進場建立部位。
關於這兩種方法的選擇,交易者必須考慮:「進場建立部位之前,是否必須看到有利方向的走勢?」帶狀交易者必須考慮下列問題:
◎如果帶狀上限/下限根本沒有被觸及呢?
◎如果帶狀結構不再有效、不復存在,怎麼辦?
◎建立部位之後,如果價格沒有觸及反向的帶狀界限呢?
◎如果價位穿越界限而繼續發展呢?
明智的帶狀交易者必須預先考慮這些問題,而且是在徹底瞭解帶狀交易概念的情況下做考慮。我們必須知道這個概念什麼情況適用,什麼情況不適用。一旦帶狀結構不再有效,我們必須清楚如何因應。我們需要預先考慮如何處理帶狀交易可能碰到的最糟情節。如果我們瞭解這一切,那就可以引用帶狀概念,建構適合自己的系統。

⑷帶狀交易的長處與短處
1.長處
相較於順勢策略,帶狀交易適合於更多市況。不論是上升、下降或橫向趨勢,只要有足夠的價格波動,就可以採用帶狀交易。亦即,相較於順勢策略,帶狀交易可以提供較多的交易機會。
2.短處
①帶狀交易的進場方法違反人類的天性,對很多順勢交易者來說,在漲勢賣出、在跌勢買進,這種進場方式顯得很困難。
②某些市場的價格區間太窄、或價格經常穿越帶狀界限。

⑸評論
帶狀系統通常特別適合短線玩家使用。所以如果存在下列傾向,就適合採用這類系統:①喜歡經常進出市場、②喜歡買低、③喜歡賣高。
身為帶狀交易者,您的任務包括:①找到最多適合帶狀系統的機會、②儘可能避開不適合的機會,或是經由濾網篩除,或是透過出場方法減少損失。

五、季節性傾向
⑴傑利.托波克(Jerry Toepke):季節性分析為何有用?
市場價格走勢雖然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但有某些市況與事件是每年定期發生的。譬如:①每年415日的美國報稅截止日、②冬天來臨時,熱燃油的需求趨於旺盛、③貨幣流動性經常在繳稅之後下降,但又會因為聯邦公債拍賣而上升。
這種每年固定發生的供需變化,會讓價格走勢呈現季節性型態--不論發生時間或幅度大小,多少都有固定脈絡可循。所以,價格在每年固定時間都會出現相同方向的走勢。在這個背景之下,季節性就成為每個市場得以客觀分析的對象。
型態蘊含著某種程度的可預測性。如果這些變動具有年度重複發生的性質,就會變成一種期望與實現之關係的循環。對於季節性交易來說,這種重複發生的現象是很重要的,因為該系統設計上就是要預期、建立部位而掌握這種重複發生的趨勢,然後在該趨勢結束之後出場。
任何循環的四個主要構成部分:①低點、②上升階段、③高點、④下降階段。將此套入季節性價格型態,將分別代表①季節性低點、②季節性漲勢、③季節性高點、④季節性跌勢。季節性型態意味著市場價格存在某種傾向而預期每年會發生的四種供需關係:①供給最大而需求最少、②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③需求最大而供給最少、④需求減少而供給增加。根據這種型態,我們可以更精準地預測未來價格走勢。
分析季節性型態的統計樣本應該多大呢?原則上,當然是愈大愈好。可是,某些情況下,「現代」資料才是重要的。例如:自1980年以來,巴西已經成為黃豆的主要生產國,對於黃豆價格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所以目前相較於1970年代的季節性型態,已經截然不同了。
所以,季節性分析使用的資料及樣本大小都必須恰當。這方面的判斷或許有些武斷性質,但使用者應該充分理解其選擇可能造成的後果。
型態如果是由基本面因素驅動,這種型態當然比較值得信賴,但我們畢竟不可能完全掌握每個市場的各個基本面因素。我們有理由相信類似的基本面條件將來還會重複發生,並且發生在類似的時間。
季節性交易概念結合了基本經濟的供需分析和順勢交易的時效分析。季節性型態只不過顯示市場本身經常走的路徑。市場本身呈現的一致性,也就是季節性分析之所以有效的基礎。

⑵評論
季節性型態如果沒有合理的因果關係作為基礎,就不應該作為交易根據。例如:以20061月的(美式足球)超級盃結果,來預測2006年的股票價格將上漲。各位是否願意根據這個預測進行交易?

六、價差交易
⑴凱文.湯瑪斯(Kevin Thomas)介紹價差交易
運用價差交易可以針對不直接存在的價格關係進行交易。例如:交叉匯率、現貨債券與期貨契約構成的基差交易(basis trading)。
蝶式價差交易(butterfly spread)是由兩個普通價差交易構成。跨市價差交易(intermarket spreading)是另一種值得考慮的價差交易。價差交易的結構可以很單純,也可以很複雜,完全取決於個人偏好,但絕對值得考慮。

⑵評論
價差交易的長處就是可以針對非現成契約之價格關係進行交易,運用市場上既有的價格關係,建立我們想要交易的另一種價格關係。所謂另一種價格關係,可以是美元或歐元報價的股票價格,也可以是油價表示的黃金價格。

七、套利
⑴雷伊.凱利(Ray Kelly):套利的意義與其運用方法
字典對於套利的定義:「在某個市場低價買進,而在另一個市場高價賣出。」但這樣的定義並沒有顯示套利真正的意義。
套利是一種神奇的探索,一種極端細膩的藝術與科學。我們必須仔細觀察套利交易的每個層面,就如檢查鑽石的每個切面一樣:每個切面都是不同而獨特的。套利交易屬於那些喜歡解答最困難謎題的人。
請注意,經濟本身並不涉及道德,而只是單純顯示客觀現象。經濟機制本身是中性的,不適合做情緒判斷。換言之,「如果桌面上擺著大堆鈔票,這些錢歸屬於把它們撿起來的人。
套利通常很講究時效的。機會一旦產生,參與者的競爭會讓獲利潛能降低,相關人員也會把漏洞補起來。這種時間架構稱為「視窗」。總之,套利機會是來自於漏洞,套利者透過這些漏洞賺錢。
在套利交易領域裡,幾乎沒有穩定性可言,因為一切都處於變動狀態:漏洞被封閉,利潤逐漸萎縮。反之,我們也要體認人生原本是不斷變動的,接受變動就是一種冒險犯難的人生觀。我們要理解,錯誤與失算原本就是人類行為的一部分,我們也藉此學習與成長。
身為套利交易者,我們的工作就是糾正缺乏效率的現象,不管別人是否希望我們這麼做。換言之,我們因為糾正錯誤而獲得報償。我們的任務是把別人的策略或概念逐片分解,如果找不到任何可供利用的漏洞(通常是如此),那就繼續嘗試別的。各位看待事物的態度與立場,將決定各位的套利觀點。
套利者的成功與否,有很大成分是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更深入剖析。套利交易是金融市場無效率現象的清道夫。

⑵評論
原則上,很多交易與投資都屬於某種形式的套利:尋找缺乏效率的市場現象。套利行為使得市場價格能夠保持合理關係,不至於產生脫序現象。

八、跨市分析
⑴路易士.孟德爾頌:跨市分析
1.沒有與世隔絕的市場
沒有任何個別市場能夠在真空狀態下運作,每個市場的行情都會立即受到其他相關市場的影響。很多交易者會回溯歷史價格,藉由過去的市場行為判斷未來的可能發展,他們也會觀察其他相關市場的表現,藉以評估本身交易市場的可能反應。
一般交易者仍然處在1970年代的心態架構下,採用單一市場的分析工具與資料來源。交易者雖然普遍瞭解市場彼此之間的相互關聯,卻很難把這些關係量化成為某種交易者可以實際用來協助擬定決策的依據。
我認為跨市分析只是傳統單一市場技術分析的延伸,不過這必須在適當的架構上思考:所有的經濟體或個別金融市場彼此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市場衝擊
某些分析家會衡量兩個市場價格走勢的相關程度,只是這種處理方式有其侷限性。因為只能比較兩種市場之間的價格關係,沒有考慮其他市場對於標的市場可能構成的影響。一般金融分析需要考慮很多相關市場,外匯市場尤其是如此,我們不能假設價格因果關係只存在於兩個市場之間。
3.反向因素
某些情況下,真正重要的往往是反向因素,尤其是那些利用美元計價的國際商品。譬如:黃金與石油。當美元貶值的時候,不只外匯價格會上漲,黃金價格通常也會上漲。過去幾年來的資料顯示,黃金與美元之間的價格相關程度超過-0.90。亦即,兩者幾乎呈現全然相反的價格走勢。
由於重大突發事件往往沒有明確徵兆,所以對於一般交易者來說,分析上確實有困難,但比較常見的正常事件則大多是慢慢醞釀發展而成,在很多跨市價格關係上會先透露趨勢變動的徵兆。如果沒有從事跨市分析,通常很難察覺其中某些徵兆,因為它們並不明顯。
4.多重跨市效應
金融市場是動態的,其結構不斷演化、變動。如果我們根據過去510年的資料,觀察510個相關市場對於某標的市場的影響,希望找到某些重複發生、可供預測的價格型態,將發現線性相關分析與主觀評估走勢圖等方法是有所不足的。
各位如果真的想從事金融交易,不論您使用哪種工具,頂多只能提供較高的成功機率,絕對不能保證成功。可是,交易優勢不必來自完美的工具。處在目前這個通訊快速、交易技巧精密的環境下,各位應該同時採用技術分析、基本分析與跨市分析。亦即,我所謂的綜效型市場分析(synergistic market

⑵評論
如果我們可以藉由其他市場的演變,協助判斷標的市場的發展,那不是一種優勢嗎?這就是跨市分析的威力所在。

九、宇宙秩序
有關宇宙秩序理論包括:甘氏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占星理論與其他等等。人們認為一旦掌握市場的根本結構就可以預測行情走勢。這類理論試圖預測行情的轉折點,這在人性上自然深具吸引力,因為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判斷正確,希望能夠控制市場。

⑴宇宙秩序的分類
1.人類行為存在循環
這類最著名的理論,莫過於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theory)。這套理論認為,市場是受人類行為主宰,而人類行為存在某種結構,人類的恐懼與貪婪情緒,呈現明確的波浪模式。
大體上來說,市場的主要趨勢是由5波浪構成,修正趨勢則是由3波浪構成,每個波浪都可以進一步細分。換言之,市場存在各種不同層次的艾略特波浪=>交易者的主要工作是判斷特定轉折點在整個波浪結構的位置。

2.實體系統會透過某種可預測型態影響人類行為
這類概念認為金融市場是建立在宇宙某些實體系統之上,其想法如下:①市場走勢是由人類行為決定、②人類行為會受到宇宙間某些實體系統或能量系統的影響、③這類實體系統與能量系統具有某種可預測的型態,因此人類行為與市場走勢都是可預測的。
例如:科學家證明太陽黑子具有某種週期性循環,太陽黑子會放射電磁波,對地球產生顯著的影響,而太陽黑子活動是可預測的,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太陽黑子來預測金融市場行情。

3.宇宙的神祕數學秩序
這類最典型的代表是甘氏(W. D. Gann)。這類概念源自於數學:某些神奇的數字與它們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市場發展。例如: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認為宇宙自然律是建立在數學與幾何觀念上。
這類數學理論通常會做兩種假設:①有關行情轉折點的解釋,某些數字特別重要、②這些數字除了可以解釋價格之外,也可預測時間。費波納奇數字(Fibonacci numbers)是很多交易者經常引用的神奇數字。例如:我們可能預測行情將做0.5、或0.618幅度的修正。除此之外,我們也會根據這些數據預測目標價位將發生在什麼時候,例如:45天、144天、或其他神奇天數。

⑵結論
請注意,即使是一套完全隨機決定進場點的交易系統,仍然可以賺錢。因此,某種預測方法的正確性只要超過隨機猜測,交易者也就擁有某種程度的優勢。
如何根據這類的預測進行交易呢?①我們可以把預測日期設定為進場濾網(給予某種時間的彈性)。例如:如果預測行情將在7/23發生轉折,我們就在7/227/24之間尋找進場訊號、②我們必須讓市場本身顯示我們預期發生的走勢已經啟動。交易訊號必須來自於價格走勢,而不可以是我們預期走勢發生的時間。
關於市場秩序概念的交易,如果想要成功的話,關鍵仍在於要採用適當的交易方式,就如同任何其他交易概念一樣。①系統必須有適當的出場方法:交易失敗時,能夠迅速認賠,藉以保障資本;當交易成功時,可以創造充分的利潤、②根據交易目標設定適當的部位規模。所以這類的概念如果可以讓預測精確性較隨機猜測提升1%,那就能夠成功地用以交易。總之,如果各位不要太強調預測精確性(換言之,我們的判斷沒有必要非對不可),把重心擺在出場策略與部位規模設定,結果應該會很不錯。

※參考資料:
「交易.創造自己的聖盃」(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作者:凡.沙普博士(Van K Tharp, Ph.D.),譯者:黃嘉斌,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61月 二版六刷。
※圖片來源:
http://www.eafan.net/wp-content/uploads/2012/11/交易系统.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opyright © 2017 股澐 | 電子信箱:cathyliu0403@gmail.com | by Templateism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