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分為兩類,
固執的和猶豫的,
勝利者是固執的人。
市場就像一面鏡子,
它反映出赤裸裸的你,尤其完全真實反映出你內在的一切。
你所有的包裝和面具都毫無用處,甚至法律都沒有證券市場來的公正。
我把證券市場對好、壞消息作出反應的強烈程度,稱為市場技術狀況。和多數人相反,我所理解的市場技術不是圖表、量能圖、隨機分析方法,或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對我來說,技術狀況只和一個問題有關:股票掌握在什麼人手裡?
我把投資者分成兩類:固執的和猶豫的。固執的投資者,長期來看,是證券市場的勝利者,他們的獲利是由猶豫的投資者支付的。而證券市場中的玩家,就是猶豫的投資者。固執的投資者和猶豫的投資者差別何在?固執的投資者須具備四種要素:金錢、想法、耐心,還有運氣。
根據我的定義,一個人是否有錢,關鍵不在於他有多少財產,而在資本是否完整無缺,有沒有負債。在自己的經歷中,得出肯定的結論: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
要有自己的想法。明智的投資者都有想法,至於想法是正確,還是錯誤,開始時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必須三思而行,而且有想像力。投資者必須相信自己的想法,如果已定出戰略,便不可再受朋友影響,也不可因當時的氣氛或時事而改變初衷,否則再天才的思慮,也幫不上忙。我非常贊同愛因斯坦說過的話:「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有耐心才能進入市場。「大家在證券交易所裡賺錢,不是靠頭腦,而是靠坐功。」耐心也許是證券交易所裡最重要的東西,而缺乏耐心是最常見的錯誤,誰缺乏耐心,就不要靠近證券市場。我把「投機中賺的錢,是痛苦錢。」當成座右銘,先有痛苦,然後才有金錢。開始時出現的總是別人的東西,最後才如大家所想那樣。如果投機交易中的各個要素都有效,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但大多數投資者都缺乏對當中發生的狂風暴雨處之泰然的耐心和毅力,他們一看到指數下跌,便立刻驚慌失措,賣掉所有股票。
我為證券市場列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學公式:2×2=5-1。我用這個公式表示,最終發生的事情都會應驗。二乘以二等於四是最後結果,不過我們不是直接得到這個結果,而是繞了一圈。這條公式剛好將藝術與科學分開,因為科學工作不可能用這樣的公式計算,二乘以二必須直接等於四。如果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耐心堅持到「減去一」應驗,也會提前崩潰,因此他的邏輯雖然最終保持正確,但卻已無法從中獲利。
投資者當然也需要運氣。戰爭、自然災害、政局變動、新發明或騙局,都可能破壞投機的前提條件。除了金錢、想法和耐心外,固執的投資者還需要運氣,只要缺少其中之一,都會馬上變成猶豫的投資者。
投資者如果缺少資金,甚至有債務,就不可能有耐心。似乎永遠都是如此,開始時,一切都是另一番面貌,指數和投資者的設想背道而馳,他不得不在事情對他有利之前,便賣股求現。如果沒有想法,就不會有策略,在此情況下,也不可能有耐心,因為他只會受情緒支配,隨著眾人起舞,別人買,他也買;別人賣,他也賣。如果本來就沒有耐心,那麼金錢和想法對投資者也不會有任何幫助,他不可能等到「減一」出現,因為在想法實現之前,只要遇到一點風吹草動,他就會把所有股票賠錢賣掉。如果他總是一再缺乏最起碼的運氣,那麼總有一天他會對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失去信心,也會因此再次失去耐心。
股票市場的技術狀況,也就是說,市場對好消息或壞消息的反應程度,只取決於一個問題,股票是掌握在固執的投資者手中,還是掌握在猶豫的投資者手裡?如果固執的投資者掌握了大部分的股票,好消息就會有活躍市場的作用,而壞消息則不會造成任何反應。但如果股票控制在猶豫的投資者手中,即使特別好的消息也發揮不了作用,相反地,壞消息卻會以失敗告終。我稱第一種情況為「過度買進」的市場,第二種情況為「過度賣出」的市場。
為了正確判斷市場是過度買進,還是過度賣出,大家首先必須了解上漲和下跌的內在結構,因此這兩者必須同時觀察。在證券市場,漲跌是對分不開的搭檔,如果分辨不出下跌的終點,就看不出上漲的起點,同樣地,如果大家辨別不出上漲的終點,也就預測不到下跌的起點。
根據我的經驗,在證券市場裡,每一次的行情大漲或大跌(無論是股票、債券、原料還是貴重金屬,總之,在任何投機市場)都由三個階段構成:①修正階段、②調整或相隨階段、③過熱階段。因為漲跌的不同發展階段可以互相轉換,所以我用橢圓表示,並稱之為科斯托蘭尼雞蛋。
A1 修正階段(成交量小,股票持有人數量很少)
A2 調整階段(成交量和股票持有人數量增加)
A3 過熱階段(成交量異常活躍,股票持有人數量大,在X點達到最高)
B1 修正階段(成交量小,股票持有人數量逐漸減少)
A2 調整階段(成交量增加,股票持有人數量繼續減少)
A3 過熱階段(成交量很大,股票持有人數量少,在Y點達到最低)
證券交易所裡,半數的真理已成為完全的謊言。在證券交易所裡,每一筆賣出交易都對應著一筆買進交易,否則就不會有成交量,也不會有指數。「沒有人想買」或「沒有人想賣」,這種話是證券交易評論中最愚蠢的措辭。
第一階段(A1)由於成交量很少,已經跌深的指數調整到比較切合實際和合理的水準,這時的買主是固執的投資者。
第二階段(A2)指數隨著成交量的增加和各種事件並行發展,事件發展有利時,指數自然隨之看漲,發展不利時,指數隨之下跌。在此階段購買股票的人,我稱之為混合型買主,他們既固執又猶豫,屬於傳統上對股票感興趣,並且已經累積一定經驗的投資者,他們及時發現開始上漲的指數,跟著投入市場,這些買進使指數繼續上揚。
第三階段(A3)猶豫的投資者買進股票,隨著成交量急驟增加,指數一小時一小時向上揚升,指數和氣氛交替升高,指數上揚營造出愉快的氣氛,後者又推動指數繼續上漲,這時指數已不具任何意義,完全由大眾的亢奮情緒決定。牛頓說:「天體的運行軌道,我可以精確計算到幾公分和幾秒的差距,但我卻無法估算出一群瘋狂的人會把指數帶向何處。」
在第三階段(A3)裡,猶豫的投資者曾經發誓永遠不再進入股票市場,他們失望地以最低的價格賣掉股票,把錢投資到有形資產,而現在他們想立刻再進入股市。他們總是在媒體報導指數大漲,並且股票成為所有晚會最重要的話題時,買進股票。他們的朋友炫耀靠股票賺取了豐厚利潤,在此情況下,他們幾乎不假思索地購買各種已經飆漲很高的股票,不找那些不為人所知、被低估的股票,而是投入朋友們已經從中賺了大錢的股票。總之,他們購買的是流行股票。是誰用創記錄的高價把股票賣給猶豫的投資者?當然是低價買進股票的固執投資者。
過熱階段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特別是貨幣因素依然有利,行情仍然繼續看漲。直到所有股票從固執的投資者手中,轉移到猶豫的投資者手中,漲勢才會結束。這時猶豫的投資者已經沒有現金了,他們只有滿手的股票,有些甚至是以融資方式買進的,而固執的投資者則握有現金。這時猶豫的投資者,在等待更猶豫的投資者,用更高的價格從他們手裡買股票,然而這樣的人並不存在。處在亢奮的狀態下,猶豫的投資者感覺不到貨幣因素已在此時轉成負面了。守著現金的固執投資者不會在這樣的行情下買股票。之後,當貨幣因素變得更加不利時,崩盤一觸即發。
任何略有經驗的證券投資者,都不會跟在自以為能準確預測大盤指數的證券交易教父後面跑。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完全是一派胡言,因為這種投資組合保險按照一種模式運作:為了防止火災,我賣掉房子。我自己也無法理解,為什麼連有經驗的同行,也說在期貨市場可獲保障,其實只要一句話就夠:我賣掉了。大家只能透過買進賣出期貨交易來保全自己,但從長遠來看,費用非常昂貴。
出售投資組合保險導致市場繼續下跌,這時指數套利交易當然方興未艾,期貨市場的行情一直低於現貨市場,相對引起大家在華爾街大量拋售,在芝加哥大量買進。但這些購買交易並不能阻止因大大小小的玩家被迫結算,所造成的指數期貨市場跌勢,所有人都想穿過這一扇門,就好像在電影院裡,有人喊著火了,於是所有人衝向唯一的逃生門,結果,雖然連一根火柴也沒有點著,卻出現了傷亡人士。所有投資者都一樣,一旦賺了,就是自己的功勞,如果賠了,卻是別人的錯。
※資料來源: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Die Kunst über Geld nachzudenken),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譯者:唐峋,出版者: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20日三版五十刷。
※圖片來源:
1.https://mmbiz.qlogo.cn/mmbiz/wCEPga5o3Vpy4uiaLJ3RzrPHnw0j3nwnq3p5hPJupEfNs0WpxHr7IiaBVKkj4H3ibJyqicCw3YuibHoUF0SRdIfdq7A/0?wx_fmt=png
2.http://pic.pimg.tw/xji6mp6cl4/1392184720-256029299_n.p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